繼國家版權局4月下發《關于規范網絡轉載版權秩序的通知》后,南方都市報隨即響應國家版權局《通知》要求,公布《南方都市報版權聲明》,亮明對原創內容轉載使用歡迎合作、有償使用、公平合理的原則,并在近日發布的《南方都市報社發布反侵權公告(第一號)》中,對5月10日—17日“鳳凰新聞”客戶端未經許可擅自轉載南方都市報社作品、涉嫌侵權的行為予以譴責。
5月29日,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副司長段玉萍接受南都專訪表示,國家版權局將進一步加大對規范網絡轉載的監管力度,并將把規范網絡轉載作為即將啟動的“劍網2015”專項行動的重要任務之一,重拳查處一批網絡轉載的侵權案件。
未經許可的網絡轉載一度成“行業慣例”
記者:今年4月《通知》下發以來,政策落地效果怎么樣?
段玉萍:國家版權局4月17日下發《通知》,在4月22日召開的規范網絡轉載版權秩序座談會上,南方報業集團等90余家傳統媒體和互聯網媒體單位參加會議,響應《通知》要求分別簽訂版權合作協議。其后,很多傳統媒體也發布版權聲明,表示將積極支持和配合國家版權局的監管工作。
記者:你認為《通知》帶來的最大影響是什么?
段玉萍:未經許可的網絡轉載,一度成為“行業慣例”,實際上這種行業慣例是處于違法狀態的。國家版權局下發《通知》,是在現有法律框架內,重申網絡轉載的基本版權規則,明確法律責任界限,加強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版權意識,推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發展。《通知》明確規定,除法律規定的少數例外情形外,任何包含了獨創性勞動的作品均受著作權法保護,均要遵循“先授權后傳播”的原則。這一原則在網絡轉載中應該得到足夠重視和充分體現。
推動建立適合互聯網特征的授權機制
記者:對這種“行業慣例”,國家版權局作為監管部門,采取了哪些相關措施?
段玉萍:未經授權的網絡轉載一直是國家版權局關注的重點問題。特別是在2014年,“劍網2014”打擊互聯網侵權盜版專項行動把規范網絡轉載作為重要任務,一方面,打擊未經許可通過網絡轉載他人作品的侵權行為,另一方面,積極推動完善網絡轉載許可付酬機制,引導各方就依法依規進行網絡轉載開展合作。專項行動期間,國家版權局就北京“一點資訊”非法轉載作品依法作出罰款10萬元的行政處罰;推動“今日頭條”網對有關問題進行整改,并與傳統媒體開展全面版權合作。在國家版權局的倡導和規范下,網絡轉載秩序有了明顯改觀。
6月上旬,我們將聯同相關部門啟動“劍網2015”專項行動,繼續把規范網絡轉載作為重要任務之一,重點還在查辦案件,依法嚴打重罰,進一步加大對未經許可網絡轉載行為的規范力度,對一些典型的網絡轉載侵權案件進行查處曝光。
記者:從監管角度來說,治理網絡轉載侵權最大的挑戰是什么?
段玉萍:法律已經很明確地規定網絡媒體轉載要經過權利人的授權,最大的挑戰還是來自技術的發展。網絡媒體使用的是海量信息,傳播內容非常廣泛,涉及的權利人也非常多,這種傳播方式,不僅給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版權保護帶來挑戰,也給版權部門的監管帶來挑戰。
記者:怎樣破解這一監管難題?
段玉萍:一方面是需要傳統媒體加強維權意識、主動維權,網絡媒體加強法律意識、尊重他人權利;另一方面,要從授權模式上進行探索和突破,推動建立適合互聯網特征的授權機制,促進網絡海量作品的授權與使用。
記者:如何實現這樣的突破?
段玉萍:現在的網絡轉載授權模式,基本都是點對點、一對一地授權,遠不能滿足網絡傳播海量信息、涉及大量權利人的需求。實踐中,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也都呼吁通過集體授權的模式,在眾多權利人和使用人之間搭建一個橋梁:傳統媒體將版權交由集體管理組織行使,使用者再通過集體管理組織獲得批量授權,這種模式還需要在實踐中逐步探索。
“傳統媒體要勇于維權”
記者:傳統媒體遇到網絡轉載侵權,普遍覺得維權比較難。目前傳統媒體有哪些維權渠道?
段玉萍:傳統媒體可以通過民事訴訟、行政投訴等方式進行維權;在已有仲裁協議的情況下也可以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;對嚴重侵權、涉嫌構成犯罪的侵權行為,可以向公安部門報案。目前,傳統媒體的維權成本相對較高,如為了一篇文章的轉載提起民事起訴,訴訟周期長,訴訟費也很高,即便打贏了官司,所獲得的民事賠償也不高。
記者:怎樣讓維權更便利些?
段玉萍:民事訴訟的周期較長、成本較高,而通過協商和行政投訴的方式相對更快捷一些。《通知》也提出,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要加強內部版權機制的建設,配備專業人員對糾紛及時進行處理等。同時,版權管理部門要加大對互聯網媒體的版權監管力度,嚴厲打擊未經許可轉載、非法傳播他人作品的侵權盜版行為。
記者:對于更好地規范網絡轉載版權秩序,你有什么建議?
段玉萍:傳統媒體要勇于維權,維權主要靠自己。目前,對加強版權保護,傳統媒體呼吁的多,真正拿起法律武器維護權益的少。建議傳統媒體首先要建立健全內部的版權管理制度,加大維權力度,堅決追究侵權者責任。在這個基礎上,要加強與新媒體的合作,探索新的技術手段和商業模式。對新媒體而言,要針對互聯網傳播的特點,積極處理投訴,建立快速處理機制;同時,探索符合網絡使用需求和傳播規律的授權模式。
作者:程姝雯 來源:南方都市報 發布時間:2015年6月1日
來源:未知
上一篇: 文著協獨家代理俄作家利哈諾夫中國版權
下一篇: 版權保護:一場艱難的突圍